供不应球 羽毛球价格为啥疯狂飙升? “江西小炒”成功扩张,区域餐饮品牌加快深耕本地市场
供不应球 羽毛球价格为啥疯狂飙升? “江西小炒”成功扩张,区域餐饮品牌加快深耕本地市场,
供不应球 羽毛球价格为啥疯狂飙升?
来源:成都商报
涨价
今年以来,国内几大头部羽毛球厂商多次上调售价,部分型号涨幅超过60%
缺货
京东客服表示,羽毛球缺货的情况已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缺货是因为厂商产能不足
背后
一方面是近几年鸭鹅出栏率降低,流入市场的羽毛球核心原材料——鹅鸭“毛片”数量少,相应的“毛片”价格也在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羽毛球运动的火热有关
7月7日,综合蓝鲸新闻、大河报报道,今年以来,国内几大头部羽毛球厂商多次上调售价,部分型号涨幅超过60%。与此同时,不少羽毛球爱好者称,“羽毛球已经成为‘贵族运动’”。还有球友调侃,羽毛球已经成为新型“理财产品”。
“买球买出了炒股的感觉!”一位北京朝阳的羽毛球爱好者感叹,“今年年初以来,羽毛球价格持续飙升。但没办法,球还是要打。”说罢便向记者展示了他建的“仓”,“亚狮龙4号和胜利比赛3号各囤了一箱,够撑一年了。”
羽毛球集体涨价
在一众价格战的消费环境里,羽毛球的接连涨价显得格外惹眼。
据蓝鲸新闻报道,7月伊始,尤尼克斯、红双喜、翎美、威克多、超牌、亚狮龙等羽毛球厂家又迎来新一轮涨价。目前,国内头部羽毛球厂商的涨价幅度普遍较去年高二三成,部分型号的涨价幅度高至60%以上。
以羽毛球“涨价天王”尤尼克斯为例,其主流高端款AS-05羽毛球,零售价从4月前的210元/打涨到225元/打,7月后价格进一步飙升,直达275元/打。一位有着20年球龄的资深羽毛球爱好者告诉记者,买得多会有优惠,其两年多前从批发商那里拿货只要95元/打,去年的价格每打还是100元至110元左右,前段时间每打涨到130元,最近一次拿到价格已涨到160元/打。
杭州富阳一家羽毛球生产工厂的厂长告诉记者,目前涨价是全行业趋势,不管是品牌还是白牌,全都涨价。
涨价的另一面是缺货。记者查询发现,以羽毛球头部品牌尤尼克斯为例,其京东自营店里的6款天然羽毛球已全部售罄;不过,天猫旗舰店内有三款球在售,其中320元一筒的AS-40EX的定位是国际比赛用球,并非普通爱好者最常用的型号。
京东客服表示,羽毛球缺货的情况已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缺货是因为厂商产能不足,目前尚不清楚重新上架的时间。
不过,在经销商门店依旧可以买到前述品牌的部分现货。一家尤尼克斯的线上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球都比较紧缺,现在的这批货是之前囤的,估计这两天要卖完,后面也不确定什么时候到货。”
深谙行业的羽毛球装备博主陈醉告诉记者,涨价是多方的动态博弈,包括品牌方、做球的工厂和做羽毛生意的“毛贩子”。有接近“毛贩子”的人士透露,他们这一波挣到了钱,并且今年赚的钱比往年很长时间挣到的都要多。
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区别于多数球类运动,羽毛球有易耗损的特点,日常训练和比赛中都需要频繁更换新球,而鹅鸭“毛片”是羽毛球核心原材料。
据大河报报道,关于涨价的原因,河南超继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体育事业部经理赵文曾多次询问厂家,得到的回复一直都是原材料紧缺,“羽毛球的‘毛片’涨价,球肯定也涨”。
赵文告诉记者:一颗羽毛球需要16根刀翎,每只鹅的左翅和右翅各自最多7片刀翎适合被用来制作羽毛球,加上羽片大小、翎管粗细的不同,需要超过2只鹅才能分别利用左翅和右翅上的刀翎制作出1颗球。用鸭毛也可以,不过同样也需要刀翎毛,比起鹅毛球不会低很多。
有从业者认为,“毛片”价格的持续上涨是主要原因。
台前县是河南东北的边缘小城,也被称为“中国羽绒之乡”,赵霞(化名)在此地从事大片羽毛生意近30年,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毛片”供应商之一。赵霞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毛片’缺得厉害,特别是刀翎毛,提着现金都不一定能买到”。
按照赵霞的说法,去年年底,一斤刀翎批发价大概在200元左右,包含600根左右的原毛,折合下来1根刀翎不到4角钱,“现在一斤约280元,比去年涨了4成”。
“涨价涨得心慌”,截至发稿前,赵霞告诉记者,一斤刀翎的价格已经突破300元,且还有上涨趋势。
赵霞分析,近几年鸭鹅出栏率降低,流入市场的“毛片”数量也少,相应的“毛片”价格也在上升,“今年价格是个高峰,明年应该就会下跌”。
另据羊城派报道,做过一个羽毛球品牌的余总告诉记者,据其所知,国内的鸭鹅产量在2019年接近巅峰,鸭的出栏量达到48.78亿只,鹅的出栏量达到6.34亿只,“应该说2020年之前,国内的鸭鹅产量都是稳步上升的,所以‘毛片’供应充足,因此羽毛球成品质优价廉,喜欢打球的人越来越多,球作为易耗品需求量又巨大,大小球商只要能走量,盈利都有保证”。
但2020年后,国内的鸭鹅产量下跌,根据今年2月官方公布的2023年统计,鸭的出栏量为42.18亿只,鹅的出栏量为5.15亿只,对比2019年的数据,“毛片”供应量也相应地下跌。“国内整个产业链的定价权被四家头部大球商控制着,养殖户的‘毛片’也优先供应给大球商,所以鸭、鹅产量一下跌,‘毛片’供应一减少,最先打击的就是我们这种小球商,我们缺‘毛片’,签好订单却做不出球、交不了货,再赔上违约金,就做不下去了。”
河南超继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体育事业部经理赵文认为,羽毛球的涨价也可能与羽毛球运动的火热有关。
从装备售卖可以感觉到羽毛球确实“火”了。赵文表示,去年下半年之前,店里1500元的高端羽毛球拍都是7折出售,且并不好卖,“现在是你不买明天就没货了”。
近年来,球馆像雨后春笋般冒出。以前每个城市只有几家羽毛球馆,但是现在要以每条街道有几家来计算了。据新华社报道,成都市羽毛球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成都长期进行羽毛球健身的人数超过50万人;拥有4片及以上羽毛球场地的场馆(场地)达440余个。
还会继续涨吗?
“毛片”以现货交易为主,价格仍在持续走高。上述杭州富阳一家羽毛球生产工厂的厂长称:“不像一些特定的产品,有国家管控,羽毛球全靠市场自己调控,现在行情就是这么一个行情。当然到后面如果说成本降下来了,我们的售价也会相对应地调整。”
但因为羽毛是鸭鹅身上的边缘产物,所以羽毛球涨价短期并不会带动上游养殖业的增长,即“物以稀为贵”的状态大概率还会继续下去。
“羽毛球小行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家别的行业的副产品或是附属产品,所以这个情况是很特别的,其他很少有行业是这样的情况。还得看市场的容纳程度,如果能够持续容纳羽毛这样涨价,对养殖场来讲,肯定会多养,只是看涨到什么程度涨不动。”陈醉称。
值得关注的是,上游“毛片”商可能有囤积“毛片”的行为,下游还有经销商大战。“经销商消耗的球要更多,但货都拿不到了,可能还会降价吗?以前一个月可能拿到5万桶,现在这个月就只能拿到两三万桶,货只会越来越少。”上述厂长认为涨价已然成为必然趋势。
此外,陈醉认为,一些大型养殖场可能已经开始自行进行羽毛的挑选工作,这一趋势可能会削弱传统“毛贩子”的市场地位。“从商业逻辑来看,养殖场自行挑选羽毛并不需要高成本或特殊技能,他们可以雇佣成本较低的普通工人,如农村年长妇女,来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设备也相对便宜,且易于采购和安装,可能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建立起这一能力”。
因此,养殖场通过自建挑选能力,可能会减少对中间商“毛贩子”的依赖,从而影响通过买卖差价获利的商业模式。这种变化,预示着“毛贩子”目前的利润模式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他们可能只能在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继续享受现有利润。
“江西小炒”成功扩张,区域餐饮品牌加快深耕本地市场
在文旅消费热潮等因素带动下,江西餐饮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近日,江西省统计局发布1-8月全省经济数据,其中餐饮收入276.1亿元,同比增长11.1%,领跑全国餐饮消费大盘五个百分点。
文旅消费的热潮回归有效提升餐饮市场人气,叠加外出就餐、婚庆喜宴、商务会议的大量增加,餐饮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江西全省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8%,今年以来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赣菜出省,到本地餐饮蓬勃生长,赣菜与消费者之间完成了一次“双向奔赴”。
尤其是在全国餐饮增速放缓,特别是一线城市餐饮消费纷纷下滑的背景下,“江西小炒”紧抓文旅热潮带来的本地消费增长机会,通过加快数字化线上运营、创新产品和服务,交出一份区域餐饮转型升级的新答卷。
(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往江西品尝赣菜美味。图片来自于大众点评用户。)
线上加持,“江西小炒”带动本地餐饮蓬勃生长
“走,去吃江西小炒!”刚刚过去的暑期,江西菜馆堂瓦里·传统赣菜店迎来了来自广州、江苏、浙江、北京等多地客人。该店负责人罗老板粗略统计,暑假有五到六成以上都是外地客人,“到店的非本地人明显多了起来”。今年下半年,“江西小炒”的热度不减,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外地游客打卡。
数据显示,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南昌地铁线网的累计客运量达7453.30万人次,日均120.21万人次,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纪录,同比增长17.79%,增长幅度跻身全国主要城市第一梯队。
伴随着“江西小炒”出圈,本地餐饮消费市场也被进一步点燃。
“以前我们都是做回头客,本地人口口相传,现在发现很多人是根据旅游攻略或大众点评等平台的美食榜单找到我们。”在江西餐饮市场深耕了17年的罗老板,希望能够接住这波热度,将好吃的赣菜带给更多人。“我们上线了一些线上套餐,在套餐的设计上,尽可能把店里的招牌菜囊括在内,为的是让新客人用更低的成本尝到更多特色菜,留住更多人。”
包括罗老板在内,不少江西本土餐企开始借助线上运营,丰富产品供应、扩大经营范围,加快打响“数字招牌”。
《2024地方菜发展数据观察》报告显示,江西菜线上消费热度增长迅速,增速高达40% 。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罗老板上线了覆盖不同人次的到店专属套餐,主打“一桌吃遍江西菜”。
在南昌的东北方向,位于景德镇的餐厅三宝别院,也将“江西小炒”加入了菜单。据了解,店里除了特色非遗美食瓷泥煨鸡外,80%以上都是小炒。作为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在文旅刺激下,景德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餐厅负责人介绍,今年客流同比去年增长30%。
多项政策扶持助力,赣菜出省提速
去年年底“江西小炒”在义乌出圈,也让更多人嗅到了赣菜的市场潜力。
根据美团数据,此前仅浙江省范围内共收录江西菜餐饮商家超过4000家,店名里有“江西小炒”四个字的店就有近600家,在平台的“发现好店”榜单里,江西小炒的上榜率近70%。
据媒体统计,赣乡野、小江溪、蓝边碗等多个赣菜本土品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在省外总共开出了7家门店。
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让赣菜在外埠市场布局拥有了鲜明的记忆点。
从2020年底江西出台《江西省打造赣菜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促进赣菜出省政策,到去年年底全国首个省外赣菜宣传推广平台赣菜(杭州)中心揭牌,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赣菜产业不断提速。
根据联合利华饮食策划UFS大数据,截至2023 年上半年,赣菜门店数量超过2.4万家,数量远远低于包括川菜、粤菜、江浙菜、湘菜在内的“八大菜系”。相较于其他竞争激烈的区域餐饮产业,赣菜门店数量远未饱和,连锁化、品牌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
“20元吃饱,50元吃好”,亲民的人均价格也是“江西小炒”的优势。在当下,“小炒经济”依托大众消费市场实现强劲增长,也与其他区域餐饮消费放缓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根据虎嗅智库等分析,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餐饮业收入增速和企业个体经营情况整体放缓,而下沉市场和二三线城市的表现明显好于一线城市。同时,对多个平台的商户数量进行跟踪分析,中高端正餐品类上半年商户倒闭率高于新开率,整体呈现数量减少的趋势;以自助餐和新兴小众餐饮品类构成的其他餐饮品类更加活跃。
从餐饮行业转型趋势来看,平价化的大众消费已成为主流,如何在这轮转型周期中,抓住性价比发挥“后发优势”,也是江西餐饮行业的必答题。
当前,省内不少餐饮企业的线上探索也提供了一些思路。比如通过线上外卖经营擦亮“数字招牌”,发掘更多增量订单,通过边际利润有效摊薄线下经营成本;另外加快拓展单人餐、小份菜等多元化场景消费,对实体生意形成有力补充。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地方特色菜产业必然经历从粗放经营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过程。随着国内餐饮行业加快进入结构性调整周期,也为主打亲民价格的“江西小炒”带来新机遇,赣菜产业需立足本地消费,加快通过数字化手段丰富经营场景,变“小炒”为大产业。
发布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