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8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小金盾”被滥用,儿童化妆品市场仍需规范 缺口超10万,化妆品行业遭遇“人才荒”?


“小金盾”被滥用,儿童化妆品市场仍需规范 缺口超10万,化妆品行业遭遇“人才荒”?

发布时间:2024-09-01 11:49:28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小金盾”被滥用,儿童化妆品市场仍需规范 缺口超10万,化妆品行业遭遇“人才荒”?

下面给大家讲解““小金盾”被滥用,儿童化妆品市场仍需规范 缺口超10万,化妆品行业遭遇“人才荒”?”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小金盾”被滥用,儿童化妆品市场仍需规范 缺口超10万,化妆品行业遭遇“人才荒”? 

“小金盾”被滥用,儿童化妆品市场仍需规范

2021年儿童化妆品市场经历了严管、重罚的一年。

无论是中国首部儿童化妆品法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的颁布,还是儿童化妆品专属标志“小金盾”的发布,都意味着儿童化妆品步入严监管的新时代。

但近日,有行业人士向青眼反映,目前,有不少品牌存在混淆“小金盾”概念,将“小金盾”与获得国家审批相挂钩的现象。这是咋回事?

资质认证、国家审批……“小金盾”被滥用

根据《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须标识儿童化妆品标志;此前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未按照规定进行标签标识的,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产品标签更新。

而为进一步加强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提升儿童化妆品辨识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小金盾”标志,儿童化妆品从此也有了“身份证”。彼时,国家药监局表示,“小金盾”意在表达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内的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儿童化妆品的质量安全,为婴幼儿和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守护与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化妆品专属标志“小金盾”

距离“小金盾”发布已经过去近三个月时间,已有不少婴童品牌完成升级,将“小金盾”标志印在了产品包装上。但近期,有行业人士向青眼反映,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品牌混淆概念,滥用“小金盾”的现象。

在一组行业人士向青眼提供的图片中,某品牌在宣传儿童化妆品时,其宣传手册上印有“只选小金盾 品质身份证”,“第1批小金盾婴童洗护品牌”等字样。

受访人供图

从该品牌的宣传话术中,“小金盾”成为了产品的“品质身份证”。

而青眼发现,在小红书平台,也有不少混淆“小金盾”性质的情况出现。比如,某用户发布的一款婴儿洗发沐浴露也是将“小金盾”标识宣称为“国家审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中国第一批小金盾资质儿童化妆品,品质第一”。

截自某儿童护肤品品牌小红书宣传笔记

经查询,该款产品为普通化妆品。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对国产普通化妆品实施的是统一备案管理。也就是说,在产品上市前,由企业依据相关规定提交资料后即完成备案。而“小金盾”标志更是没有所谓的审批一说。

截自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查询平台

而在另一品牌的网页宣传稿中,也赫然写着,“‘小金盾’的公布,也就意味着儿童化妆品行业进入‘注册制’阶段”,将其与奶粉配方注册制等同。

截自某儿童护肤品品牌宣传稿

禁止傍官方

青眼发现,包括上述案例在内,诸如“通过严格审核,给产品加上了‘小金盾’”、“获得国家审批”、“品质认证”等宣传词汇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上屡屡出现。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在得知这一情况时,斩钉截铁的表示:“这肯定不行。”

熟悉法规的行业人士也都明白,“小金盾”是帮助消费者辨别儿童化妆品的一个标识,属于区别性标识。

诚如上文所述,国家药监局发布“小金盾”的出发点是规范儿童化妆品市场。企业将“小金盾”当成一种官方背书,夸大、曲解这个标志的意义显然与国家初心背道而驰。

实际上,在“小金盾”发布之时,就有行业人士表达对“小金盾”使用的忧虑,称:“过去都要蹭‘儿童级’等类似概念,将来直接在包装上印上‘小金盾’,更能吸引消费者,这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执法了。”

针对上述现象,一位母婴企业研发工程师告诉青眼:“小金盾,只要宣称儿童婴儿的,都要(加上)。只是很多公司还有库存包装,还没开始印而已。他们却宣称好像要审批一样。”

也就是说,“小金盾”作为儿童化妆品的身份证,功能是帮助消费者辨别儿童化妆品,而并非某些品牌所宣称的“品质认可”,更遑论“儿童化妆品进入‘注册制’阶段”等不合规言论。

此外,在行业人士提供的一张宣传图中,某品牌在宣传产品时,不仅将“小金盾”作为重点宣传,还在图册上印着“防蚊”等词汇。

受访人供图

但此前已有规定明确,具备防蚊功效的产品不是化妆品,属农药范畴。对此,上述工程师表示:“越是违规的产品,越会把小金盾当宣传买点,混淆视听。还用了驱蚊、清热等违规术语。”

也因此,不少行业人士向青眼反映,品牌在宣传时混淆“小金盾”的定义,存在夸大宣传的风险。还有一位行业人士担忧道:“往后,以前曝光的那些(不合规)的品牌,会大力宣传他们如何如何正规,因为他们有小金盾。”

科学普及迫在眉睫

相关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0-3岁婴童护理用品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70亿元增长至176亿元。

市场的火热自然吸引了无数入局者。但2021年以前,本土儿童护肤品乱象不止,激素、违禁添加、铅汞超标……市场良性竞争和发展已迫在眉睫。

随着“大头娃娃”等事件的发生,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对儿童化妆品的严管、重罚,市场得以脱离混乱。如今,新规的落地实施、“小金盾”的发布,更是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给品牌上了紧箍咒。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新规还是专属标志,消费者对于信息的获取、认知和了解程度是落后于生产企业和品牌方的。而一旦错误的认知被有心的企业利用和放大,对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害无益。

因此,从企业自身出发,也只有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做到合法、合规宣传的同时,做好对新规定、新事物正确的消费者教育,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实现品牌力的提升。


缺口超10万,化妆品行业遭遇“人才荒”?

新年伊始,多数化妆品企业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青眼调查发现,目前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法规专员、备案专员、化妆品检测人员成为了热门岗位。同时,部分企业的招聘启事上,还首次出现了“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这一岗位。

总的来说,在法规政策下,化妆品行业门槛不断提高,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增大,供不应求也迫使行业出现“人才荒”。

化妆品专业人才缺口超10万

青眼调查了解到,目前,质量安全负责人依旧是招聘的热门人选之一。据悉,这与化妆品包装上不得再出现“出品人”“监制”“品牌方”“联合出品”等引导语有一定关系。

众所周知,此前很多品牌方由于没有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因此采取了将品牌授权给工厂进行产品注册/备案的方式,然而在这一路径被斩断后,不少品牌方企业为了掌握主导权,自己做备案人/注册人,便又开始了对质量安全负责人的招聘。此前就有上海某新锐品牌的创始人告诉青眼,“如果以后不能这样做了,我们也只好收回授权,即便是付出较高代价,也要自己备案了。”

青眼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上看到,不少化妆品企业均在招聘这一岗位,其中不仅包含了化妆品代工厂还有不少品牌方企业。且此类岗位的薪资大多集中在1-2万元/月,部分企业甚至开出2.5万元/月。

截自前程无忧

除了“化妆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这一行业公认的紧缺岗位外,不少化妆品企业还普遍表示,化妆品法规和备案相关的人员也比较紧缺。

例如,在BOSS直聘上,青眼就发现,多个企业均发布了化妆品法规主管、法规专员、备案专员的职务,其中不乏部分知名品牌和新锐品牌等。不仅如此,部分企业甚至还在上述岗位的招聘信息上打上了“急聘”的标签。

截自BOSS直聘

据悉,上述岗位根据地域、具体职责要求的不同,薪资差异较为悬殊,在4000元-1.2万元/月之间不等。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属于意料之中的事,这也是新规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之一。”一位行业法规工程师向青眼表示,去年新法规频颁布和落地,企业如果不能好好消化这些法规的内容,将寸步难行。他还透露,“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这方面人才,产品备案都成为了难题。“

由于化妆品功效评价的要求,检测行业迎来大爆发,由此也造成检测行业普遍对于相关检测人员及功效评测人员需求量大增。譬如,近期华代生物就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多个岗位的招聘信息,其中对化妆品功效评测人员的需求最多,招聘人数为8人。而在招聘软件上,化妆品功效检测员、化妆品检测销售员等岗位比比皆是,其中包括了华测检测、斯坦德等检测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少公司开始招聘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根据该职务的描述,其主要负责对化妆品功效验证性评价实验,建立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承担项目评价工作,设计方案并执行、数据分析等。

截自智联招聘

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称,此前行业中只有进行化妆品功效验证的9家医院设有“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岗位,很少有企业招聘这方面的人才,但新规要求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后,检测机构和企业也开始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

张太军进一步表示,“由于现在很多功效的检测没有出台国家标准,甚至是连团体标准都没有,因此,不管是检测机构还是企业,只要其需要对某一功效进行检测,首先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功效评价的方法。”

而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也是此前多个检测机构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不仅是个别机构或企业的需求,而是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功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统一化,都需要“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来进行推动。

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仅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的缺口就有好几万,再加上其他的岗位,可以说,化妆品相关的专业人才的缺口已超过了10万。”

企业实力大比拼

毋庸置疑,招聘是一项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有能力者自然会受到企业的垂青;而实力较强的企业,也更容易吸引到有志之士的加盟。与此同时,专业且优秀的人才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可谓是良性循环。

在上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出台时,就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化妆品的门槛提高了很多,不少环节均需要专业的人才。事实上,上述多个岗位的招聘“盛况”,实际已体现出了化妆品行业的“抢人大战”正在上演。

上海一家ODM工厂的负责人即告诉青眼,公司培养多年的一位配方师已被一家品牌公司以3倍的薪水“挖”走了,公司只能再培养。他说,“目前,我们对于这种配方师、质量和法规方面的专业人才,会优先选择安家在公司附近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以寻求稳定。”

此外,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更是提前在人才方面布局。譬如,上美集团去年就推出了名为“星计划”的管培生项目,意在吸引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等,该公司还与多所国内高校共建了实习教学基地,目的均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无独有偶,近期珀莱雅生产总部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中,也包含了“储备干部”的岗位,其目的也是对人才进行提前储备和培养。

不可否认,有实力的企业自然能拔得头筹,更容易吸引人才。因此,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吸引人才的长久之计还是在于“练内功”,形成企业的气场。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人才建设任重而道远

虽然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能通过自身的战略或企业魅力吸引人才,然而,就整个化妆品行业来看,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专业化妆品人才稀缺的问题正日益凸显。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中设置化妆品相关专业的并不多,相关专业人才一向是供不应求。据青眼此前的不完全梳理,目前合计有21所高校设立有化妆品相关专业,且这21所高校去年与化妆品相关专业计划总招生人数仅为2054人。

不难发现,虽然多个高校均设置有化妆品专业,但全国整体计划招生规模对于行业的需求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而据一位资深行业人士透露,仅中国台湾地区,设置有化妆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就已近50所,两者相形见绌。他还表示,“同时,目前含有化妆品专业的高校中,相关的教材、教程设置等是否会与新法规脱节,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否充足等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不少企业负责人均持有“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两条腿走路”的观点。上海优康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远宝告诉青眼,“由于公司很早之前就重视企业员工的内部培养,因此,新规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几乎没有对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化妆品行业“基本法”的落地,带来的不仅是行业自身的大洗牌,行业长久良性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体系的支撑。“目前行业中科班出身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张太军说道。从这一角度来看,化妆品行业的人才建设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发布于:北京

热门阅读排行
© 18常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