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8常识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古代各种书籍对九州名字的记载不一,还有十二州之说 3年读书100多本!邂逅书籍,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古代各种书籍对九州名字的记载不一,还有十二州之说 3年读书100多本!邂逅书籍,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4-09-06 11:53:5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

古代各种书籍对九州名字的记载不一,还有十二州之说 3年读书100多本!邂逅书籍,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古代各种书籍对九州名字的记载不一,还有十二州之说

中国的代名词有很多,“九州”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九州到底是哪九州在古籍中的说法却各不相同。

应该成书于秦汉的《尔雅》,其《释地》篇说,“九州”指冀州、豫州、雍州、荆州、扬州、兖州、徐州、幽州、营州。这个说法与先秦的说法不完全一致。

其实,先秦时关于“九州”的说法也不一致。

《周礼》,旧题《周官》,始出于西汉景、武之间。其内容,记载的是周代官制,绝大部分内容属于先秦无疑。其记载的“九州”是——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

先秦对“九州”记载最早的,也被认为最权威的,是《尚书·禹贡》。具体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还要说的是,先秦还有一种“九州”的说法,是战国时孟子之前的邹衍提出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禹贡九州图

西汉初《淮南子·地形》,具体讲了此种说法的“九州”——“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如果说“正宗”,当然还是《尚书·禹贡》的说法。

《禹贡》开篇即说,禹在茫茫洪水中敷布土地,随着山势斩木通路,确定各州高的山脉和大的河流。“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接着,就按照前面说到的顺序,讲了“九州”。其中说到每个州,都包含“州城”、“地理”、“土田”、“贡赋”、“贡道”几个内容。这一最早的“九州”,还被叫做“禹迹”。

《左传·襄公四年》载:“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禹迹”和“九州”就是指大禹治水走过的路线,治好了水,同时也就划分了“九州”。

从《诗经》来看,殷人和周人,很早就都认为大禹治水是确实存在的史实,而且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商颂·长发》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即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此是祭祀商王成汤的殷人史诗。其中说到了大禹治水,划定“国疆”。《大雅·文王有声》是赞美文王迁丰、武王迁镐的周初颂诗。其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风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量。

大禹治水

可知,第一,距今3000年或更早的古人就知道大禹和大禹治水;第二,“画为九州”,与大禹治水有关。

亦属于先秦古籍的《山海经》中,也说到“九州”,因比较分散,恕不赘引。

再多说几句。

在“芒芒禹迹,画为九州”之前,还有“十二州”之说。也出自《尚书》,是在《尧典》里,比《禹贡》记载的大禹治水更早。

《尧典》记述帝舜摄位云:“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汉书·地理志上》曰:“尧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学者们说,《汉书》把帝舜置十二州,算在了帝尧头上,大约属于“乱点鸳鸯谱”。但不管怎样,从“十二州”到“九州”的变化,反映了上古先民“方位观念”的进步和提升。

古人是通过“立杆侧影”的“二绳”之法确定方位的。最初确定的是“东南西北中”的“五位”。这样的方位认知,用图形来表示,就是所谓“日廷”。

战国和西汉“四维”八方九宫图

“日廷”由“二绳”和“四钩”组成。配以“十二支”,“二绳”为“子午”“卯酉”;“四钩”为丑寅、辰巳、未申、戌亥。这样,便构成了“平面十二方位”。“十二州”的说法,应该就是这种“日廷”平面“方位观念”的反映。

后来,古人对于方位的认知进一步提高。

当把“二绳”的“一”和“丨”等比例加宽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亜”字图形。这个时候,“方”与“位”就既联系又分离了,“方”指示“方向”,“位”则表示出九个位置。这就是古人的“八方九宫图”。现代人称这种图形为“九宫格”。

“九州”概念,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这种“四维”的大地空间理念。与之相配合的,是古人的“天圆地方”之“宇宙观”。

发布于:山东


3年读书100多本!邂逅书籍,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转自:聊城晚报

本报记者 刘敏

1月21日晚,第158期小水滴读书会在普禾书吧举行。每期读书会上,都有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他是李兴坤。

3年多的时间里,他参加了158期读书会,读了100余本书。如今,只有初中学历的李兴坤已经成了普禾书吧的店长。

回想起这3年多的经历,李兴坤说,这段日子很精彩,比过去十多年所经历的都要多。“参加读书会,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在这些人身上,李兴坤看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这3年多来,他一直在用心地读书。

李兴坤的阅读之路,是从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开始的。他坦言,因为学历不高,文言文阅读对他来说有难度。不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刚开始看书,都是硬着头皮往下读。”最初的日子虽然难熬,但啃下几本大部头后,李兴坤就有了阅读的基础,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李兴坤每天早中晚各读其中的两篇,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读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总共110万字,李兴坤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拿在手里就放不下了。”李兴坤说,书中的孙少平、孙少安都是普通人,但为了自己的生活一直在努力。

深夜,一点烛光,孙少平趴在麦秸上的一堆破被褥里看书。书中描写的这一幕,让李兴坤印象深刻。

读书让孙少平的世界丰盈起来,不再那么孤单,充满了向上的力量。读书,也让李兴坤的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色彩,让他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李兴坤看来,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天不管多累,翻几页书,就能切换一种心态。他说:“因为你走进了书的世界。”

书的世界是安静的。

“三年前,我却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人来往。”李兴坤说,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在哪里。

认清自己、接纳自己,今年22岁的李兴坤自我评价说,他已不再是那个好高骛远的少年。读书三年,他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态变得平和了,不那么容易被情绪所控制。

初中三年,他连作业本都没往家里带过。李兴坤说,他的老家在东昌府区郑家镇邴家村,当时村民对孩子的教育不像现在这样重视。

初中毕业,十五六岁的年纪,李兴坤对未来的路感到迷茫。

稚气未消,走进社会,李兴坤干过婚庆,也开过淘宝店,经历过各种折腾,也尝过苦头。

直到走进读书会,李兴坤才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走不到的远方,书可以带你去看到。”李兴坤说,不知道自己未来能走多远,但他知道未来的自己会选择走什么样的路,这就是读书的意义。经历过迷茫与挣扎,李兴坤相信自己今后会越来越好。能成为一家书吧的店长,李兴坤找到了人生方向。“能被认可,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担任店长以来,李兴坤把书吧当成了家。

除了当好店长,李兴坤还有一个计划,在老家邴家村举办好每一期小水滴读书会郑家分会的读书活动。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爱上阅读,爱上自己,让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发布于:北京

热门阅读排行
© 18常识网